2010-12-22

【兒童出庭準備繪本】繪者語


我們一生起點是從家庭開始,很遺憾的是,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既溫馨又親密。在台灣有一定比例的家庭是屬於所謂的──有肢體衝突的暴力家庭,因為我就是在那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。 

只不過在我成長的年代,父親用皮帶打小孩不叫虐待,叫「管教孩子」;母親被打到住院不叫家暴,叫「夫妻吵架」。我父親是個嚴肅負責的傳統男人,我母親是勤儉溫柔的傳統女人,我以為這樣的父母是正常的,等我發覺我的家庭好像跟別人家不太一樣的那一刻起,我的童年就結束了。

以我個人的例子,在家暴陰影下成長的小孩,對人際關係的障礙,對異性親密關係的恐懼,以及對傳統婚姻的質疑,都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。我成年了,但我知道我心裡還有一個小孩在癈墟中沒有長大。 

當我去年接到勵馨這個企劃案的時候,我覺得冥冥之中,好像有什麼力量在幫助我去重新面對自己成長的種種經歷。這套【兒童出庭準備】系統繪本,是以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離異的一個過程,我們的主題放在:小孩子必須上法院為家暴受害者一方出庭作證,這其中的流程與心情描述。 

這三個故事另有文字編劇,也有法官及律師做顅問,我身為作畫者,除了把圖畫好之外,也特別去描繪孩子對父母有愛有恨有驚有懼的心情。明寫的劇情是出庭準備,暗寫的是人性的複雜,側寫的是社會環境的支援。有些家暴的受害者,沒有勇氣去脫離這種狀況,這時候親人和社會的支持,以及公權力的伸張,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,讓受暴者藉著這個力量,得到支持與保護。我希望我所畫的這套書,也是其中的一分力量。 

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長大之後,都會了解到父母只是普通人,並不睿智也不高大,我們以平視的角度來看待他們,才能真正原諒家庭帶給我們的痛楚與錯待,有些傷痕也許終其一生都無法痊癒,但我想用以前教我靜坐的黃老師說的一段話,做為這段歷程的結語:「痊癒」並不是到達一個沒有任何傷痛或不適的地方,痊癒最好的定義是,通往更大幸福的境地,通常我們稱這個過程為「成長」。 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