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心情不好,我心情不好看什麼事都不順眼,先來段視頻解解悶。
三千多年來,古琴不斷地出現在中國文化的詩詞、繪畫、書籍、傳說及軼事中,聶政刺韓王前要先學琴;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要撫琴;諸葛亮唱空城計時要彈琴;嵇康臨刑前要鼓琴……關於琴的故事在歷史上一抓就是一大把,但琴始終不是傳統的主流樂器。
學琴的人多半是文人名士,這個階層把持著幾千年的文化詮釋權,所以琴雖然小眾冷門,但它在文化上的地位是很強勢的,甚至有些高傲,名列四藝之首,被冠為「聖人之器」。像我這種死老百姓,光聽到琴的盛名就飽了,覺得琴距離一般人太遙遠,若無特殊機緣,日常中是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的。
學琴的人口極少,所以琴在歷史上曾有幾次傳承斷絕的危機,特別是在異族統治的那些朝代。 19、20 世紀的中國連年戰亂,列強侵略、軍閥割據、中日戰爭、國共內戰,搞得中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,1954 年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立後,首要目標就是搶救已進入加護病房,快要急救無效的古琴文化。
研究小組普查當時中國的彈琴人口,統計結果僅有八十餘人(不計移居台灣及海外琴人),其中大多數是業餘水準,能完整彈奏的琴曲只有幾首,像【碣石調‧幽蘭】這種等級的古曲,全中國僅有七人會彈,更不用說尚未修訂打譜出來的【廣陵散】了。北京古琴研究會在短短幾年內,收錄琴曲、出版曲集、發行唱片,批注修訂所有知名的古琴曲,找到了許多以為失傳的曲譜與老琴,然後……沒有然後了。
1966 年,文化大革命開始了。
十年文革結束後,古琴文化更加凋零,一直到 2003 年,古琴被聯合國列為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這……中國幾千年的琴文化,要經由外國組織認證為值得重視的文化後,大家才突然發現要珍惜嗎?
其實並沒有。崑曲比古琴更早成為文化遺產,欣賞崑曲的觀眾也沒有因此增加多少啊。
中國現今的古琴熱,是源自 2008 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古琴表演。
※註
宛如平地一聲雷,古琴又回到現代大眾的眼中,相對於文化影響,古琴的經濟效益更加引人注目,許多跟琴有關的金錢交易經常登上新聞版面──唐宋老琴一次又一次拍賣出天價,一床普通等級的琴從幾千元漲價到數萬元,一堂古琴課三百人民幣起跳…… 古琴成為一門好生意,種種奇形怪狀的現象也隨之出現:
「教你一張圖學完古琴 54 種指法!」
「三天可學會一首琴曲!」
「學琴一年可開班授課!」
人們附庸風雅的談論著琴,學習著琴,研究者有之,欣賞者有之,揶揄者有之,藉著這股熱潮沽名釣譽大撈其財者亦有之。
至此,古琴的含蓄、寧靜、忘憂、放逸曠達、清微淡遠、和暢雅正……通通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出現「湛然大師」這種人。
年輕一輩的琴人看不下去(為什麼是年輕琴人站出來說話呢?我想是因為老一輩的修養都太好了吧),錄製網路短劇諷刺當今琴界奇人怪象的《古琴診所》。
大師看到非常不爽,公開表示「彈古琴只為修心修身」。振振有詞,頗具說服力。我說大濕呀,你要修心修身可以,要自創指法也可以,但是為什麼要砸琴呢?
我想到管平湖前輩的故事,他老人家有次帶著唐琴「清英」到電台演奏,回程坐人力車出了車禍,摔下車翻滾兩公尺遠,仍緊抱著懷中的清英不放手,寧可自己受傷,也不願讓琴有絲毫受損,愛琴若此,珍若生命,對比某大師的行為……
在龔一老師的建議下,製作群加長視頻時間,又做了第二集。
原型人物在此。
我一邊笑歪了腰,一邊又替前輩琴人們的生不逢時感到惋惜。目前中國古琴界乍看熱火朝天,其實關於古琴的普及率及常識度,都遠不及西方樂器,最明顯的例子是影視作品裡的古琴錯誤。
看了真是辣眼睛。手勢指法那個就不要說了,演員忙著背台詞沒時間研究這種小細節,觀眾出戲就出戲吧,那也只有內行人才看得出來,一般人是不懂的,故事精彩演技動人收視率高比較重要。事實上,華人圈所有影視作品在專業領域上的考證都不足,傳統的琴棋書畫先不講,就連醫學、物理化學、各種科技等現代專業都在亂搞,製作方真的以為一閃而過的鏡頭,其中謬誤人家看不出來嗎?
在音樂方面,傳統中樂的出錯率比西方樂器高出許多,這是文化的悲哀。常常看到的是──明明主角在彈古琴,音樂卻是古箏的聲音,實在令人髮指(是說有人連琵琶跟古箏的聲音都分不出來,古琴被誤認為古箏也不算太意外)。《甄嬛傳》的主角曾對劇中出現的古琴錯誤致歉:「其实我也很纳闷,我们戏里有两位古琴老师,北京一位,横店一位。放琴的方向各不同。当时我还在想古琴真神奇,两边都能弹?最后我才知道是有一位老师教错了……这也是戏里出现的遗憾。」
連琴都放反了,還能成為劇組的指導老師,怪哉,他是怎麼教學的,我真想見識一下。
影視作品要拿古琴來裝逼,至少要做到電影《赤壁》這樣(我覺得梁朝偉姿勢更自然,可惜找不到比較完整的圖)
啊,我錯了,現在視頻也作不得準了,萬一找到的是土豆網或優酷上的湛然操和元朝酒狂,那可就會拍成鬧劇,或是令人笑不出來的奇葩秀了。
不說中國,台灣的貓頭鷹出版社,出版過《林西莉古琴的故事》,據說是九年來的長銷品,該書的平裝版封面是長這樣──
琴‧反‧了‧啦!!!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(翻桌)
不是所有的樂器都可以反轉相片以配合版面的,一本專門在講古琴的書,封面的琴卻出現這種錯誤,不是叫人笑掉大牙嗎?
我一向反對將任何人事物貴族化或神化,任何文化若是只有一群自恃甚高的人在那自嗨,遲早要消亡。古琴走下神壇是件好事,可是我如今卻有點感慨……不是所有的樂器都可以反轉相片以配合版面的,一本專門在講古琴的書,封面的琴卻出現這種錯誤,不是叫人笑掉大牙嗎?
雖然本文的影片有點多,不過最後我還是放上古琴診所主治醫師唐彬,跟他的小伙伴們快樂的演奏(洞簫太強了,給他按個讚!)。這幾個樂器的合奏,令我聯想到唐朝長安城裡的酒肆客棧,沙漠商旅的餘興節目。盛唐之世、長安風華、胡姬酒肆,都是歷史塵埃了,但古琴還在,彈琴的人也將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,我想,這樣就夠了吧。
後記:這篇文章的酸氣和嗔心過重,我決定唸淨口業真言消消業障:唵 修唎修唎 摩訶修唎 修修唎 薩婆訶,善哉善哉。
註:我為了找資料,才第一次看京奧開幕,發現畫面風格很有電影《滿城盡帶黃金甲》的味道, Google 一查果然是由張主導開幕式,這種迎合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已成為他的註冊商標了,我懷念在《紅高梁》裡的張藝謀,不知他是否還《活著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